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效率 【摘要】 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整个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直 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问题。然而长期以来,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普遍处于 尴尬状况:教师难教,学生厌学。因此,德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。本文将与大家 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率, 希望能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帮 助。 【关键词】中职;德育课;教学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,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素质教育 的成效,在转变教学观念、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,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 创新。 在中职德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,理论的抽象性是许多中职生深入把握德育 理论脉搏的一大障碍,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影响,学生作为活生生的、 有潜在创造能力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,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有限而且 形式单一,从而使课堂气氛沉闷,教学效率不高,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德育 课的实效性。 为此,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, 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, 真正实现育人教化功能, 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 决的课题。笔者就自己上课的一些经历进行了初步探索,与大家共同分享。 一、转变教学观念,增强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, 我们有许多老师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:我是教学的主 体, 我必须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。这些老师为讲授好该课程而废寝忘食地备教 材,备学生,不可否认这对于上好德育课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。可是,这些 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,却不被学生们所认可或接受,导致了背道而驰的结果:如 部分学生对德育课堂学习内容感觉乏味,提不起兴趣;学生缺乏社会阅历,对老 师所授内容似懂非懂,或者作认真听课的假状态或者干脆不听课而做自己的事; 课程讲授完了,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深刻,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与要求。 由此可见,德育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,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。 例如,针对“职业道德”部分,开展“听父母讲那过去的故事”;针对“职业指导”部 分,开展“我对未来的承诺”二分钟宣言。学生轮流上台,讲讲父母,谈谈未来, 长期以往坚持对学生这些自身的、较小案例的挖掘,无形中会形成一种丰富的案 例教学资源, 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。老师的职责就是贵在引导学生学会思 考、学会主动学习,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、进入企业,引导学生在调研与 体验之中,学会分析问题并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,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。 二、改进丰富教学内容,强化育人功能 职业学校的德育课课程难度并不大,但内容偏多,有些知识并不一定和专业 学习以及未来职业选向一致,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、不同的学生状况理 清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的、应该掌握的、基本了解的知识。只有教师心中装有清 晰的教学思路, 才能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,以最短的教学时间实现教学效果 的最优化。 首先, 要深刻领会中职德育课 《课程标准》 的具体要求。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, 陆续开设《道德法律与人生》 、 《经济与政治常识》 、 《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》等相 关课程,不同的教材其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所不同。在教学过程中,我做了认真的 分析,建立起本教材的知识系统,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每一章节、每一课时的具体 知识点,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。 其次, 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拓展知识面。引导学生去剖析身边的 社会现象,集思广益,提高其生存能力。如在讲授“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”时,课前 我作一个小调查, 让同学们将自己每月的生活开支列一个详细的清单,在讲授过 程中, 我提出这样的一个